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Samsung Galaxy OLED Display 分析

Samsung Galaxy OLED Display Technology Shoot-Out

DisplayMate 分析了 Samsung Galaxy 手機上所使用的 OLED 螢幕,說明 OLED 的優點,目前實際應用的問題,還有 OLED 螢幕的缺點

首先,因為 OLED 的 green and red diode 的發光效率與壽命都遠比 blue diode 好,並非每種 diode 都有相近的特性,要達成標準校正的 sRGB, OLED 螢幕會在 power efficiency and age 上付出很大的代價,能量會在 blue diode 上消耗很多,且 blue diode 會衰退的很快,很快就無法達到標準校正。

因此 Samsung 為了省電與壽命,除了使用 Pentile 增加一倍的 blue diode 數量,也將色彩調整成偏重 green,增加壽命與耗電都比較好的 green diode 做動時間,結果就是顏色飽和刺眼到不行與偏色的 AMOLED Screen...


也因為 OLED 每個顏色 pixel 耗電量與壽命都不同,文章建議使用綠色的桌布而不是黑色的桌布,且 OLED 在 picture and video 這類 low Average Picture Levels 的使用環境,例如圖片或動態影片,OLED screen 會有比較好的表現,傳統 LCD 則是在 text-based reading,例如黑底白字的網頁瀏覽,有比較好的表現。


OLED displays still require more power on the average than comparable LCDs.

The current generation of Blue OLEDs age much faster than the Red and Green OLEDs. The current 50 percent aging Brightness for Blue is specified by the manufacturers at 20,000 hours while Red and Green are both over 200,000 hours.

Blue OLEDs have only about one tenth the power efficiency of Red and Green OLEDs (see below), so the additional Blue produces a significant waste of precious power that has very little effect on the total screen Brightness

Not only is the Galaxy S I,II,III Color Gamut set way too large, but it is also very irregular – Green is much more saturated compared with either Red or Blue

In fact, color calibration of an OLED display so that it matches the sRGB / Rec.709 Standard would require complex color mixtures that will have noticeably higher power demands, which may make OLED calibration challenging in the near future for mobile displays until the OLED efficiencies (or battery power) increase significantly.

Galaxy S III is somewhat more efficient for videos and significantly less efficient for text applications.

iPhone 4 are still considerably more power efficient than the latest OLEDs for bright image content with white backgrounds, which includes most text based and web applic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OLEDs are much more power efficient for full screen videos and photos, which generally have low Average Picture Levels.

Stardock Start8 讓你在 Windows 8 上找回 Start Menu

Windows 的 start menu 一直是我很喜歡使用的功能,對我來說,他是一種快速切換到次常用功能的捷徑




以 Windows 7 來說,最常用的功能會被我 pin 在 task bar 工具列上,例如 Firefox, Q-Dir,次常用的功能則是被我 pin 在 start menu,例如 IE, 小算盤 或 記事本

此外,start menu 的各種捷徑都能夠透過按右鍵的方式快速切換到控制台設定中,例如在我的電腦上按右鍵,就能快速的切換到系統內容或電腦管理;在網路上的芳鄰上按右鍵能夠切換到網路中心。

把一些常用的資料夾直接 pin 在 start menu 也是我很常用的功能,例如一些工作目錄,透過 jump list 存取也是可以,但那需要再做一層操作介面的切換,對我來說不夠直覺順手。



Windows 8 RTM 發表之後沒兩天,我的 desktop PC 剛好因為系統硬碟毀損需要重灌,就決定搶先試試 Windows 8。我 99% 以上的時間都是使用 Desktop Mode,缺少 Start Menu 的 Windows 8 Desktop Mode 讓我很痛苦,剛好看到很多人推薦 Start 8,就裝來試試了。

目前 Start 8 還在 beta,前幾個版本的 Start 8 很糟,真的很 beta,許多我常用的 start menu 功能都沒有,裝了幾次又移掉幾次,直到最近 Start 8 正式推出收費的 beta 版本,功能大躍進,以上提到的幾個我習慣的 start menu 功能都支援,US $4.99 的價格也不貴,就買了一套支持一下,當然目前也有試用版的可用,可以先踹踹再決定。



目前也有其他的軟體能夠讓你在 Windows 8 上找回 start menu,Classic ShellIObit StartMenu8 都是相同用途的軟體。

IFTTT 停止支援 Posterous

IFTTT 2012-10-06 開始停止支援 Posterous,一個被 Twitter 收購的 micro blog service,所有 Posterous 有關的 ifttt recipes 都會被刪除。

Removing the Posterous Channel

As of today, IFTTT has stopped supporting the Posterous Channel. The Channel has been removed, along with any Recipes that made use of Posterous Triggers or Action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please contact us at support@ifttt.com. Thanks for your continued support.

—The IFTTT Team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Hiren BootCD 下載

雖然非常好用的 Hiren's BootCD 很久沒更新了,但它還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

今天發現原來 Hiren's BootCD 有官方網站提供下載,不再需要像以前一樣用 p2p 去抓了

Hiren’s BootCD 15.1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Amazon 推出 Kindle Phone 的真正目的


Amazon 的 Kindle Fire Tablet 是為了 Amazon Prime multimedia streaming service 打造的終端裝置,那 Kindle Phone 也是基於相同目的而設計的嗎?  我有不同的看法。


Amazon Prime Streaming Service 不是 Kindle Phone 的主角


回顧 Amazon 的商業模式,除了線上銷售書籍、商品、多媒體內容之外,他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經營項目 Amazon Web Service (AWS) ,雲端運算時代推手,眾多新創服務業者背後的基石,這次的 Kindle Phone,AWS and Mobile Payment 會成為主角。

手機的螢幕不管再怎麼成長,要作為主要的多媒體裝置都太勉強了,尤其是再 mobile network 的情況下,要自在享受無中斷高品質的影音串流,太困難了。

但 Smartphone 能作為一個輔助工具,銜接人們再移動中觀賞影音的體驗,透過 Amazon whisper sync 即時性的將觀賞影音的狀態同步到不同裝置上,也可以讓使用者在 smartphone 上選購預覽多媒體內容,回到家或其他定點時,再透過 STB, Kindle Fire Tablet 觀賞內容。

意即 Smartphone 無法成為主要的多媒體終端裝置,要透過線上影音銷售來補貼 Smartphone 有難度,因此 Amazon 需要為 Kindle Phone 找到更有效的利基,那就是 AWS。


Amazon Silk,Amazon 佈了很久的局


還記得 Amazon Silk 嗎?   去年 Amazon推出 Amazon Silk 服務時,多數人都認為 Amazon Silk 只是一個與 Opera Browser, Nokia Browser 一樣的 browsing proxy 服務,但小弟那時卻想到 Amazon Silk 與 AWS 的結合,能夠帶來更高的綜效, Advanced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1] ,而我相信隨著 Kindle Phone 的到來,Amazon 會將進化版的 Amazon Silk 帶到真正心所指的戰場 - smartphone,完成布局。

將 Amazon Silk 整合進系統內,讓所有的網路存取活動都能透過 AWS 進行最佳化,所有在 Kindle Phone 上的 App 都能夠透過 Amazon Silk 進行加速,尤其是對於基於 AWS 的各種雲端服務,透過 Amazon Silk,這些雲端服務例如 Evernote, Dropbox 都能在 Kindle Phone 上享有比其他裝置更快的速度與更低的資料量,雲端服務業者也能夠減少他們 output 流量的費用,並且透過Amazon Silk 的 CDN 服務,提高 Scalability。

再進一步,Kindle Phone 也能創造新的 business model,不再需要靠電信業者補貼購機費用,轉為向 cloud service provider 進行 bundle sale,電信業者的角色會被弱化成 data plan provider,不再對有主導地位,畢竟 Kindle Phone 不需要電信業者補貼,也不需要透過電信業者的通路進行行銷,然後 Amazon 就能夠順利的將 NFC and Mobile Payment 透過 Kindle Phone 推入市場,成為第一個能夠順利推動 NFC + Mobile Payment 的系統。


Mobile Payment 第一人


在過去,有這麼多的業者推出了 mobile payment 的服務,每一家業者都想要分食這市場,除了 Apple, Google 系統廠之外,Visa, Mater Card, Paypal 也都有推出屬於自己的 mobile payment 服務<但為什麼到目前為主,都還沒有任何一家業者能夠順利的推動其業務呢?   答案就在電信業者身上。

Mobile payment 要結合的終端裝置是 Smartphone,誰能夠決定 Smartphone 之上要有什麼附屬裝置,例如 NFC呢?  那就是負責訂製手機、補貼手機售價、通路行銷手機的電信業者了,當電信業者被眾家廠商孤立於整個 mobile payment 之外,付了補貼費用卻無法從中獲得利益或現金流量,你說電信業者怎麼會甘心的讓 Apple or Google 去推 mobile payment 呢?於是電信業者用消極方式抵制整個 mobile payment,不讓 NFC 出現在他們訂製的手機上或者是有付款的功能,除非他們能分一杯羹,例如 Windows Phone 8 的透過 SIM-based NFC 結合電信業者小額付款機制,不然電信業者不會輕易的放棄這塊肥肉。

但 Kindle Phone 打破了電信業者所佈下屏障,它不需要電信業者補貼,也不需要電信業者的通路或行銷,Amazon 通通都能夠自己來,Kindle Phone 將成為第一個順利突破電信業者障礙成功推動 mobile payment 的終端裝置。

Amazon Warehouse Service (AWS)!?


想像一個 Amazon 打造的 mobile payment scenario,消費者到展售店購物,銷售員熱情的服務介紹產品,然後消費者拿出手機逼一下付款,然後 Amazon 收到訂貨通知,從代管的倉庫中挑出使用者選購的產品,透過 Amazon 的物流服務送貨到消費者家中。

實體店面的角色從原先主要負責銷售轉向為負責展示與行銷,金流、物流全都由 Amazon 包辦,商店只要負責催眠消費者拿出手機逼一下就行,達到與 Amazon 收購 Zappos 相同的綜效[2][3]。

電子商店也不需要再辛苦建立自己的倉管物流系統,直接將貨品進貨至 Amazon 的倉庫,交給 Amazon 管理並出貨,新創業者能夠專心的在研發銷售產品,其他的統統交給 Amazon。

在這種情景下,Amazon 提供的服務不僅僅只是在物流上整合擴張,也讓金流服務的規模放大,創造更大的現金流,也許這會獨立成一個新的服務叫做 Amazon Warehouse Service (another AWS)也不一定。


[1] Amazon Silk 進化論 - Advanced Content Delivery Network (CDN) Service
http://kivava.blogspot.tw/2011/10/amazon-silk-advanced-content-delivery.html

[2]《Wired》獨家專訪Amazon CEO貝佐斯(連載二之一)
http://wired.tw/2012/06/20/ceo-of-web/index.html

[3] 《Wired》獨家專訪Amazon CEO貝佐斯(連載二之二)
http://wired.tw/2012/06/21/ceo-of-web2/index.html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Insync - Google 雲端儲存的實現


Insync 是一個醞釀許久的雲端儲存服務,透過 Google Docs,提供像 Dropbox 一樣友善的使用方式與 Google Docs 強大的分享、共筆與版本控制機能。



Dropbox 可以說是雲端儲存中最熱門的服務,接續著的 SugarsyncZumoDrive 都是相同類型的服務,同時也有許多其他類型的雲端儲存在競足這個市場,而由 Apple 所推出的 iCloud 可說讓整個都燃燒起來,逼著 Google 與 Microsoft 追趕 Apple 的腳步,推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雲端儲存服務。

要我形容 Insync,我想我會這樣講,Insync 是非 Google 官方版本的 Dropbox,是 Google 雲端儲存對使用者最友善的實現。

Insync 使用 Google Docs 為後端的雲端儲存軟體,使用方式像 Dropbox 一樣 STUPID,在你的電腦裡建立一個資料夾,在這個資料夾中存放你想要儲存同步的檔案,然後就能用了。

同步機制、分享機制、檔案衝突機制,統統直接套用 Google docs 內建的機制,Insync 只儲存 metadata,提供同步之用,所以既有 Google Docs 的強大功能,在 Insync 上都能擁有,就像是在 Dropbox 之上加了 Google Docs 的各項功能一樣。

許久之前也有個名為 Google Drive/Gmail Driver 的軟體,透過 Google 來提供雲端儲存,不像 Google Drive 透過 Gmail 附加檔案進行雲端儲存,有 Term of Service 的問題,Insync 符合 Google Docs 使用規定,不用擔心檔案丟上去之後,會因為違反使用規定而被砍帳號,喪失儲存在網路上的心血。

主要的優點.. 官方是主打 Google storage 的價格Dropbox 便宜,但這還是要付錢...

想要不付錢就擴充使用空間嗎? Insync 支援多個 Google 帳號,讓你整合多個 Google 帳號的使用空間,免費的無限擴充你的儲存空間。支援多個 Google 帳號的好處,也能讓你在同一個主要資料夾中更方便的使用不同帳號的 Google Docs,便捷檔案的存取與多人協作。

GDocs storage is $0.25 per GB/year while Dropbox charges $2.00 per GB/year.

Google's storage tiers:



20GB at $5/year
80GB at $20/year
200GB at $50/year
400GB at $100/year
up to 16TB


Dropbox's storage tiers:


50GB at $100/year
100GB at $200/year



個人覺得,Insync 的使用模式雖然與 Dropbox 相同,但他未來真正的競爭對手是 Box.net,畢竟 Insync 後端的 Google Docs/Google Apps 比較偏向企業或團隊,不像 Dropbox 雖然加入了分享資料夾等功能,但主要是個人使用為主,也不像 Google Docs 天生就支援多人共同編輯同一檔案的能力,個人認為 Insync 比 Dropbox 或 Box.net 更適合用於團隊的協作上,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試看這個超棒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