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8日 星期二

Windows Phone 7是否會開放第三方廠商自訂使用者介面?

image
在既有的開放手機軟體平台上,若是無法在使用者介面、軟體或服務上有所創新,則只能陷入與他廠之間的硬體規格與造型戰,這並不是韓廠以外的廠商願意見到的局面。
但Windows Phone 7似乎有慢慢陷入這泥沼的感覺,目前WP7最暢銷的兩款機種分別是HTC HD7與Samsung Focus,都是以規格見長的手機,似乎正印證了這點。
若要突破這局面,避免只剩少數廠商生產WP7手機,勢必得讓手機製造商能有更大的揮灑空間,目前可開放的部分依與系統的緊密性順序,分別是:
  1. 應用軟體與雲端服務

    應用程式的部份是最沒有相容性問題的,就像獨立的軟體廠商一般,建立一個HUB,使用者需要進入HUB才能使用該廠商所提供的軟體,並搭配該廠商所提供的雲端服務。
    目前HTC走的正是這條路,以HTC HUB內提供的各種應用程式,再搭配HTCSense.com的服務。
    image
  2. 系統軟體與系統服務

    再進一步,則是以手機製造商自行研發的各種系統軟體如輸入法換掉微軟所提供的,或者是在Picture HUB, People HUB或Music + Videos HUB中增加新的功能,並將雲端服務與系統進行整合,在不影響應用程式相容性與修改主要使用者介面的情況下,達到最大程度的手機製造商客製化。
    Nokia可能會在開放此程度自訂時宣布生產製造Windows Phone 7的手機,如此才能讓自家Ovi的各種服務有最大程度的發揮。
  3. 使用者介面

    最終目標還是希望能夠讓手機製造商在一定的使用者介面規範下,例如一些user friendly design guideline或者是要求廠商旗下所有的手機都必須使用同一個風格與設計的使用者介面等,讓使用者與應用程式開發商在適應這些品牌的手機時,不會無所適從。
    目前看來,當微軟開放手機製造商自訂使用者介面時,HTC會是最有可能獲得微軟授權的廠商,Nokia若是生產Windows Phone 7,則也應該會開始進行使用者介面的修改,以凸顯手機製造商的價值所在。
微軟為了推廣Windows Phone 7可所謂是無所不用其極,重金廣告吸引消費者與應用程式開發商進入,但若是手機製造商不將心思放在Windows Phone 7上,反而會讓整個Windows Phone 7的吸引力遜於其他平台,手機必須有優良的硬體搭配完善的軟體,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功效,與其綁住第三方廠商,不如讓他們徹底發揮,以期最大的成效。
但Windows Phone 7仍在大步快跑追趕其他廠商的階段,大概也無力顧及其他廠商要求開放軟體平台自訂的需求吧!  可能要到Windows Phone 7宣布全球上市後,才算是Windows Phone 7較為完整的面貌吧。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Microsoft Windows for ARM !?

在六月時,ZDNET的Mary-Jo Foley就有寫了一篇有關於Microsoft Windows 7 for ARM的文章,我在那時看到這篇文章的想法是:Windows 7 for ARM不可行。而CES 2011將至的現在,我還是抱持的相同的看法。原因有以下幾點:

  1. ARM的CPU效能太差

    即使是目前最新的nVidia Tegra 2,在CPU效能上還是輸給單核心的Atom, 而人們在裝置Atom的NetBook上使用Windows 7的感想如何,我想大家都清楚…   太糟了!

  2. Windows 7 for ARM沒有市場

    如果真的要做Windows 7 for ARM,那要做成什麼裝置呢?Smart Phone一定不可能,已經有Windows Phone 7了,比較可能也符合趨勢的則是Tablet,而我只能說,拿Windows 7用在Tablet上,除了少數用途外,一點優勢都沒有。Tablet使用手指做操作,與Windows 7既有程式的使用滑鼠的操作介面完全不合;Windows 7的應用程式也太過肥大,ARM無法承載;沒有Marketplace for Windows 7,難以與其他廠商競爭。

  3. Windows for ARM已經存在多年了

    Windows CE就是能在ARM上運行的Windows,再弄個Windows 7 for ARM不是脫褲子放屁嘛…

但會有這樣的傳言也很正常,因為大家都預期微軟會在CES 2011上推出Windows Tablet與iOS, Android一較長短。個人認為Windows Tablet以Windows CE為核心的機率較高,同時會依循iPad的模式,能讓Windows Phone 7的程式也能夠運行在Windows Tablet上。

另外Microsoft Office for Tablet也應該會與Windows Tablet同時發表,與XBOX 360之間的互動也是值得關注的一點,尤其是在Kinect大賣之後,XBOX 360 + Kinect + Windows Phone/Windows Tablet的整合會有怎樣的火花,也充滿想像的空間。若是加上PDC 2010大放異彩的Windows Azure,微軟的三屏一雲會在CES 2011有初步的雛形,期待它能帶給我們與Google(Android + Google TV)與Apple(iPhone, iPad, Apple TV)的三屏一雲不一樣的面貌,期待CES 2011吧!

2010年12月22日 星期三

Nokia生產Wndows Phone 7的手機干捂可能!?

Nokia生產Windows Phone 7的手機實在是一件很令人感到吃驚的事情,畢竟Nokia已經在Symbian/MeeGo + QT上下了不少功夫,還有辦法再多一條產品線嘛?

 

Nokia目前的弱勢

Nokia現階段拿不出有競爭力的平台是事情,Symbian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改進才能全面的轉向QT,MeeGo則是Intel, Nokia各懷鬼胎,發展到現在還是不夠成熟,無法建構屬於MeeGo自己的生態圈。

就算是要向外尋求解決方案,似乎也沒有什麼好的選擇,iOS不用說,這是Apple自己的遊樂場,不允許他人侵犯,BlackBerry的QNX也不歡迎其他廠商共同發展,就只剩下Windows Phone 7與Android了。

 

採用Android可行嘛?

目前的Android其實已經邁入成熟期,手機製造商已經各據山頭,HTC, Samsung, Motorola都不是好惹的角色,在這些廠商都已經耕耘許久的情況下轉進Android,勝算實在不大。在Services的部份也是以Google為主,Gmail, Google Maps等都會讓Nokia Ovi Services失色,Android Market也是由Google強勢主導,Nokia根本沒辦法在Android上取得什麼優勢,想不到Nokia選擇Android的理由。

 

兩個過氣老大尋求第二春

Windows Phone 7其實也是相當封閉的環境,但個人覺得Nokia是有可能的,Why?  因為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目前市場上蟄伏欲發智慧型手機平台莫過於WP7了,雖然微軟砸下不少行銷預算也有許多廠商生產WP7的手機,但要發展到能與iOS, Android或BB相抗衡的局面,尚需要幾年的才行,但目前至少WP7整個生態圈已經開始鞏固,後勢可期,再過幾年有機會將市佔率拉起來,只是這中間的變數不少,微軟本身也相當的心急。

WP7的手機製造商多半也兼作Android,西瓜偎大邊,這些廠商會花多少心思在WP7上實在可議,更何況微軟本身也將WP7平台掌握的很緊,手機製造商能發揮的空間實在不多,除非這個手機製造商夠大,而且合作夠緊密,雙方都對WP7存有相當高的期待,而能讓微軟願意將WP7交給他進行較多的客製化,我想Nokia就會是這樣的手機製造商。

 

Nokia能在WP7上大展身手嘛?

Nokia如果真的要製造WP7手機,那Nokia將要扮演的角色就相當令人尋味了。就軟體平台來說,目前WP7是Windows Mobile + SilverSlight/XNA,而Nokia則是有Symbian/MeeGo + QT,兩邊在平台上似乎沒有交集,但卻又不完全如此。

QT本身就已經有Windows Mobile的版本,Nokia要將QT移植到WP7上也不是件難事,但問題是這樣做的意義何在?只會造成軟體開發與平台維護上的分裂,對於一個優秀的平台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更何況微軟在Silverlight上下的功夫太多了,而且WP7與SilverLight的整合度太高,在軟體平台上Nokia只能聽微軟的了。

操作介面上可能是Nokia能夠發揮之處,打造一個專屬於Nokia的WP7使用者體驗相信不是件太困難的事,微軟在這部份也因為不會牽扯到軟體平台的開發,比較容易放手,只是Android上因為手機製造商改版速度太慢而造成平台分裂的狀況就有可能發生,這部份可能要等問題發生了之後才能知道了。

但是在硬體平台上,Nokia跟Qualcomm的合作相當緊密,Nokia與Qualcomm也簽了一份15年的合作協議,而WP7正是以Qualcomm平台開發的,在硬體上Nokia轉作WP7手機可以說是輕鬆詼諧。

在Services上因為兩者在手機市場上均耕耘許久,有些重疊服務彼此之間的取捨與共存會是值得商討的點。如HTC生產的WP7手機上也有提供HTC專屬的應用程式一般,Nokia也提供Nokia製造的WP7手機專屬的服務也是合理的,這部份即使重複對微軟來說不太有所謂,只是給使用者多個選擇與吸引力罷了,微軟提供的服務仍舊無妨。

 

App! App! App!

最大的爭端在App上!  微軟有Marketplace,Nokia有Ovi Store,如何維持一個統一的軟體發佈平台與拆帳機制會是難以決定的,畢竟Nokia本身還有Symbian的手機要兼顧,拋棄Ovi Store是不可能的,比較可行的解決方式會是Marketplace與Ovi Store之間做雙向同步,Developers上傳一次,App在Marketplace與Ovi Store都能看到相同的內容,只是以不同的形態呈現,但前提是Nokia若有更動UI,更動的部份不會影響App的呈現。

若是Nokia有更動UI,而且讓Developers需要針對Nokia版本的WP7 App做修改才能上架,如此又會造成平台的分裂,反而更不利於兩者將餅做大。但只要修改幅度不大,應該還是在Developers的容忍範圍內。

 

所以,Nokia可能做Windows Phone7手機嘛?

若是Nokia真的要做WP7手機,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這中間的妥協幅度不低,且在軟體平台的掌握度很低,但為求第二春,威爾鋼再貴也是得吞下去,況且就算WP7發展的不成功,如果能成功的拖到MeeGo成熟,再回頭生產MeeGo Phone也個好的備案,畢竟空等待看市佔不斷滑落不是辦法。

活路很多,但時間不等人,以目前的局面來看,Nokia破斧沉舟的生產Windows Phone 7是相當可能的。而且考慮到明年還有Tablet大戰等著上演,CES上已經確定會有Motorola生產的Android Tablet會發表,微軟大概也會在同時發佈他們基於Windows Mobile開發的Windows Tablet或Windows 7的Tablet Pack。若將眼光同時放在SmartPhone與Tablet上,對於目前只有繼續等待MeeGo成熟的Nokia來說,微軟的相對成熟解決方案相當具吸引力,而且微軟本身也一定相當歡迎Nokia加入,兩相得益,個人認為掛上Nokia品牌的Windows Phone 7與Windows Tablet在目前的Nokia執行長Stephen Elop牽線下,出現的機率頗高,大家期待吧~

2010年11月21日 星期日

由Facebook Message看Facebook的未來展望

image

不知道為什麼,有許多人把Facebook Message當成facebook要向Gmail挑戰的工具,但目前email多人使用的是Hotmail,第二是Yahoo Mail,第三才是Gmail。

此外Facebook Message缺少Title, CC, BCC等功能,在功能上根本就無法取代傳統的email,更別說是與其競爭了。


What Does Facebook Message Do?

 

Facebook Message要做的很簡單,就是Message!    整合手機簡訊、Live Messenger or Google Chat即時通訊、以及Facebook站內訊息

透過Facebook Message,可以說所有非公務使用上的訊息溝通都被Facebook整合起來,朋友與朋友之間的交流無論是即時的或者是非即時性的,都能透過 Facebook Message進行,從此之後,再也不需要考慮手機簡訊聊天的內容沒辦法延續到即時通訊上,Yahoo即時通上的朋友沒辦法跟Live Messenger上互通,需要維護兩個獨立的好友清單,只要有Facebook Message,一次搞定。

更進一步的,Facebook Message與行動裝置的整合會更徹底。在手機上不再需要無限簡訊服務,只要有Facebook Message就能將簡訊傳送給朋友,即時的與朋友聊天;也不再需要透過Push Mail接受Facebook Updates,只要有Facebook Messge,所有Facebook上的動態更新就能更快且更直接的通知使用者進行回應。在現實生活中除了面對面書寫之外的文字溝通,只要有 Facebook Message夠足夠了,不再需要考慮各種各樣不同的溝通軟體與工具,Just Facebook!


The Facebook Phone

 

Facebook與Skype之間的合作也值得注意,未來若是Facebook與Skype合作Facebook Voice與Facebook Time (Apple FaceTime: ...) ,語音與視訊功能整合起來,Facebook便能將使用者所有的溝通管道都完整掌握,也不需要專屬的Facebook手機,只要在每支手機上都安裝 Facebook App,無論手機的品牌或作業系統為何,立馬變成Facebook Phone。

Facebook Contacts、Facebook Updates Widget、Facebook Photo Share,每支智慧型手機也都已經可以說的上是Facebook Phone了,每家廠商也都相當積極的整合Facebook的各種功能進手機中,若是未來連Facebook上的遊戲也能直接在手機上執行與Facebook聯絡人互動,手機廣告也能直接透過Facebook AD發送,各個手機作業系統弱化成純平台提供者。個人覺得這是相當可能發生的未來,也許在明年就能看見Facebook發表相關的服務也不一定。


What's The Next Step of Facebook?

 

當我們的網路社交關係被Facebook Like掌握後,連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訊息也變成是必須透過Facebook Message不可,Facebook掌握著我們人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如Mark Zuckerberg所說「隱私權的時代已經結束」,對Facebook的深度使用者來說,可能真的是如此吧...  

尤其是Facebook的實名特性,讓Facebook的帳戶就相當於你在網路上的身分證,透過Facebook Connect將你與你所使用的網站建立連結,在網路上的任何舉動都脫離不了Facebook,連現實生活上的溝通也都是透過Facebook,究竟還有什麼是我們不被Facebook的?

想想下個世代,想想下下個世代,Facebook會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有多重的地位,也難怪Facebook還沒有上市,他的價值就已經被估計超過330億美金,也可預見網路世界也從十年前Yahoo的Display AD,到現在Google的Keywords AD,以及未來Facebook的Social AD,十年二十年之後,Facebook又會變成怎樣的怪獸!    想想真是令人膽顫心驚....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Minus:簡單易用但功能強大的網路相簿

image
minus,一個簡單又好用的網路相簿服務,只要把你要分享的照片直接拖曳進瀏覽器的頁面中,就能夠建立一個相簿,不用註冊也不需要另外安裝什麼軟體上傳照片,只要拖曳就行,非常簡單。

這麼簡單的服務內涵可不簡單,單張照片最大能支援到7MB,一個相簿最高能提供50張相片,伺服器使用Amazon的雲端伺服器,上下傳速度相當的快。 

每張照片也都能夠直接外連,而且是全尺寸無壓縮,作為貼圖的圖床也是相當不錯的。

匿名圖床蠻多的,匿名的相簿倒是很少看到,而且效能服務都相當的好,希望minus能夠找到他們的營利方式,長久的存續。

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

Google推出JPEG的替代品 - WebP

WebP是由Google的VP8 codec衍生出的圖像壓縮格式,根據網頁的說明,WebP其實就是用VP8 codec直接對一張影像以keyframe的方式做壓縮。
WebP uses predictive coding to encode an image, the same methodology used by the VP8 video codec to compress keyframes in videos

image

由官方網頁中的Comparative Study of WebP, JPEG and JPEG 2000看來,WebP的壓縮效率蠻好的,甚至優於JPEG2000,而PSNR三者是相近的。

image

在VP8仍舊是以DCT為轉換方式的前提下,提昇壓縮效率的原因是VP8的Block size比傳統JPEG來的多種、Quantization的最佳化做的比較好以及採用CAVLC或CAVAC這類的Entropy Coding方式取代Huffman Coding,自然能夠擁有比較高的壓縮率。

直接拿H.264的codec來做影像壓縮得到的壓縮比應該會跟VP8差不多才是,只是業界不會有人推這個Solution,因為要錢,而且是很多錢。要直接拿Video Codec做Image Compression,而且還有能力推出實作的產品並規格化,還真的只有Google辦得到,給Google一個掌聲!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Olympus E-? 即將發表

 元佑發表會海報



眾人(?)期待的Olympus E-3的後繼機終於要發表了
雖然就目前傳出的規格來看只能說是E-3的小改款
但對於Four-Thirds, a.k.a. 4/3, 這個規格來說,卻不啻是種鼓舞
至少還能知道Olympus還有繼續的在維續這個系統

專業機維持上一代E-3的規格,沒有太多新的特色只做性能的提升是可接受的
只是不知道作為高階業餘機種E-330的後繼,會出現具有什麼特色的相機
EVF+固定式可變透明度反光鏡?  X3 CCD?  混合式對焦系統?  

還是把眼光放在Micro Four-Thirds上比較實際的樣子...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5-300mm f4.8-6.7 發表雜感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5-300mm f4.8-6.7外觀圖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75-300mm f4.8-6.7這隻鏡頭其實蠻有趣的,Olympus推出這樣的鏡頭,內部應該經過很多重的討論吧! 等效150mm-600mm,但是光圈卻只有f4.8-6.7,如此小的光圈,配上如此昂貴的價格,應該讓很多人第一眼看到75-300mm f4.8-6.7,直喊Olympus是發了什麼神經,才會推出這樣的鏡頭,但這顆鏡頭的推出,其實代表著m4/3的未來發展特點。

其一,f6.7 對相位對焦系統來說,已經超過f5.6的設計極限,在傳統的DSLR系統中,連對焦都會有困難,不斷的拉風箱是一定跑不掉的,但是用在m43這類使用對比對焦系統的相機上,卻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對比對焦系統不像相位對焦系統有啟動的最低入光量限制,對比對焦系統只藉由影像前後張清晰程度作判斷,只要對焦的目標對比度夠,對焦馬達的運作速度夠快,對焦速度是不會受到太多影響的。Fuji F300EXR的混合對焦系統在低光度時,也是使用對比對焦而放棄相位對焦,就是這個原因。


驚人的MTF


其二是絕佳的畫質與夠輕的重量。單由MTF圖來看,M.ZD 75-300mm f4.8-6.7這顆鏡頭的畫質應該很驚人,中央20lines/mm跟60lines/mm根本就是死人心電圖,這可是比其他家MTF更高一倍解析度做出來的MTF耶!  能有這樣的畫質根本就是嚇死人!  這樣優異的畫質表現當然歸功於超級豪華的用料,18 Elements in 13 Groups, 1 Super ED Lens, 2 ED lenses and 3 HR lenses,用上1 Super ED + 2 ED根本就是頂級鏡頭的水準,更重要的是重量只有430g,如此高畫質且輕量的小砲,實屬難得!


豪華的用料


最大的缺點就是它那驚人的價格了吧!   €899 實在不是個令人親近的價格...   再加上目前m4/3沒有能夠發揮它的性能的機身,會讓人不知道Olympus發表這顆鏡頭的用意為何


但如果Olympus能夠推出一款夠好的具有EVF的m43專業機種,在對焦、防手振與高ISO、低ISO畫質上都能夠APS媲美的機身,M.ZD 75-300mm會是一顆很好的旅遊望遠鏡頭,而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目前這些項目除了對焦性能還不夠水準,提昇四倍快門的機身防手振,高畫質的EVF都是目前已經有的,而高ISO與低ISO畫質也應該會在Panasonic發表最新一代給GH-2與E-5使用的LiveMOS中提昇,接下來就是將這些部件組合成型發表了...   


只是Olympus經常讓他的愛好者失望,還是等對應的機身推出之後,再來考慮這顆鏡頭吧

2010年9月5日 星期日

檢查Gmail新信件的小工具Gmail Notifier Plus and Gmail Notifier 2

Gmail Notifier 2




Gmail Notifier 2是比較傳統的Gmail郵件通知器,常駐在右下角系統列中,當Gmail收到新信件時,會顯示一個氣泡視窗通知你。

功能豐富的右鍵選單是他的特色之一,能夠直接在右鍵選單中看到未讀信件的簡介,也能夠從右鍵選單中,選擇開啟Gmail。

比較特別的是Gmail Notifier 2能夠讓你選擇你要開啟Gmail所使用的瀏覽器與對應的Profile,這個功能我還沒有看過其他notifier支援過。有了這個功能,就能夠設定專屬於Gmail的瀏覽器與Profile。

如果是使用Chrome的話,能夠利用 --user-data-dir 這個參數設定Profile

C:\Users\%UserData%\Local\Google\Chrome\Application\chrome.exe --user-data-dir="D:\ChromeProfile"

如果是使用Firefox,則可利用 -ProfileManager  這個參數開啟Profile Manager
"C:\Program Files\Mozilla Firefox\firefox.exe" -ProfileManager
再利用 -P "ProfileName" 指定Firefox所要使用的Profile。加上-no-remote 參數則能略過已開啟的不同Profile的Firefox,讓你能同時使用兩個不同profile的Firefox
"C:\Program Files\Mozilla Firefox\firefox.exe" -no-remote -P "ProfileName"



Gmail Notifier Plus


Gmail Notifier Plus 則是一款專為Windows 7設定的Gmail Notifier因為他必須使用Windows 7工具列的專屬功能例如釘選至工具列, JumpList, Aero Peek,才能工作,但他真的很好用,也是我目前每天都在用的一款小程式之一




Gmail Notifier Plus只有一個執行檔,第一次執行時會要求你設定你的Gmail帳號,能夠支援多重帳號。然後就能開始使用了。

Gmail Notifier Plus除了能夠通知你有新的信件到達之外,也能透過Aero Peek預覽未讀信件的部分內容。功能很簡單,但是與Windows 7整合的很好,是我選擇它的原因,也推薦給網友們。

2010年9月4日 星期六

對比Apple TV與Sony的Google TV

Apple的Apple TV在日前更新了,純以功能上來說,並沒有太多的亮點,甚至可以說是乏善可陳,相同功能的產品其他廠商不知道推出多少種了,但Apple TV不一樣,為什麼?    因為它是Apple推出的!

image

Apple 出的有什麼差嘛?  不就是一個只能支援網路串流的終端裝置,除了不像Apple 的定價(USD $99)之外,沒有特別的地方吧…   Apple TV 會成功的幾個重點就在於第一iTunes Store, 第二與iPod Touch, iPad, iPhone 與iTunes 的整合以及最重要的一點,操作簡單且內容單純。就是以上這三點,讓Apple TV 成為Apple 版三屏一雲的最後要角。

iTunes Store

iTunes Store 可以說是Apple 所有裝置的中心,不管是桌上型電腦會利用iTunes 管理音樂購買影片然後iPod, iPad, iPhone 要透過iTunes 同步音樂與影片與在AppStore 購買的程式,還是Apple TV 直接連上iTunes Store,將影片直接串流至Apple TV 播放,所有的多媒體內容都是透過iTunes Store,iTunes Store 的內容豐富程度也是其他服務商所趕不上的,其養成使用者習慣更是iTunes Store 最大利基,使用者能夠非常快速的至Apple TV,並且在Apple TV 上存取過去曾經由iTunes Store 購買的影音,使用者不需要重新堆築媒體庫,這是Apple TV的第一個優勢。

Integrate with iPod Touch, iPad, iPhone, and iTunes

操作性則是目前所有TV 要加上網路功能時,最大的癥結點。先不論連網功能,光是一台中高階的日系綜合擴大機或者是影音播放器,遙控器上滿滿的按鍵讓人看到就頭暈,更別提連上網路之後,要進行大量輸入,單靠遙控器根本就很難控制,即時是曾經推廣Media Center 的微軟所提出的遙控器,也是很大一隻上面有非常多的按鍵,要進行輸入就必須透過螢幕鍵盤,效率很差。

大量的觸控終端裝置出現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些擁有大型觸控面板的終端裝置能夠隨著不同的畫面變換不同的輸入與顯示介面,而全世界最大量的觸控終端裝置就是iPod Touch, iPad, iPhone 家族了,透過iPod Touch, iPad 與iPhone 讓操作Apple TV變成是件簡單的事,不用再一直記憶遙控器上複雜的按鍵,也不用再瞇著眼看著遠端電視上的畫面,所有的操作都透過手上的iPhone 就搞定。

更近一步的就是直接透過Apple TV 播放手中的iPod Touch, iPad, iPhone 或iTunes 上的多媒體內容,而且是利用AirPlay 以無線的方式傳送到Apple TV上,讓Apple TV成為所有多媒體內容的終端裝置,直接整合家中的電視與家庭劇院組合。

Just Simple and make it simple

只能夠透過串流方式播放影音似乎滿足不了許多人對Apple TV的期待,但個人覺得現在的Apple TV 才是最符合多數人習慣的TV 裝置。

想想我們現在是怎麼利用電視的…   觀看電視頻道,播放租來或購買的DVD or BD觀賞影片,接上電視遊樂器玩遊戲,最近幾年則是多了接上HTPC,直接把電視當成電腦螢幕使用,而最符合一般大種習慣的就是觀看電視頻道與觀賞影片這兩種,而Apple TV不多不少就只能夠符合觀賞影片這點,非常穩健的一步,沒有太多驚喜但是非常符合Apple的傳統 - 把對的事情做對。

image

對比Sony在IFA 2010上發表的Sony Internet TV, Google TV的第一個實際產品,就把網路功能充分的與TV做整合,功能強大不說,打著Google加Sony的名號,就能讓許多人對這台Sony Internet TV充滿期待。但個人對於這樣的產品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不會大賣,至少是會遠遠的不及Apple TV的銷售量與普及度。

與其Sony Internet TV 說是電視加上網路不如說是電視加上電腦。要訓練消費者習慣這種1+1 的操作模式要花時間,多數的消費者也沒興趣去熟悉Sony Internet TV。這似乎反應了1+1 != 2 這件事…   要一邊上網一邊看電視直接用一台電腦加一台電視或者是加一隻iPhone是否會更好呢?

看電視這件事本身就是個不用花頭腦的事情,基本的操作就是開關電視,選台調整音量,五個按鍵搞定,然後就是人坐著電視開著,That’s all. 把看電視這件事弄的太複雜,就不是看電視了…   頂多說是螢幕很大不能坐太近的用電腦,對多數的消費者來說,這不會是他們想要的,銷售量會反應這件事的。

The Next Step

Apple TV自然不是個了不起的東西,但它卻是Apple完成它的三屏一雲計畫的第一步,個人覺得一定會成功,而他的下一步就是將AppStore整合進Apple TV中,讓Apple TV成為真正的iTV同時取代DVD/BD Player 與電視遊樂器,對決Wii, XBOX, PS3。

用電視上網?   有Desktop, Laptop, Tablet還有必要用TV嘛?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Hotmail正式支援Exchange ActiveSync的push mail服務

Hotmail now supports push email, calendar, and contacts with Exchange ActiveSync

Hotmail欠缺許久的push mail功能,終於藉由Exchange ActiveSync完成了,Mail, Calendar, Contact, Tasks都能夠利用Exchange ActiveSync進行同步,相當的便利。



設定方式不難,按照以下的格式設定即可
Server / URL
m.hotmail.com
Username
填入完整的email(LiveID), for example: someone@hotmail.com
Domain
留空
SSL
啟用SSL


不過很不幸的,我的HTC Desire目前沒辦法成功的建立Exchange ActiveSync的帳號,官方網站上也有許多人遇到相同的問題,也許過段時間HTC會利用OTA方式解決吧

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990818花旗信用卡條款修訂

花旗信用卡條款修訂:

主要的修訂項目為以下三項,其他比較繁瑣不重要的就不提了

  1. 調高額度需書面同意
  2. 滯納金計算方式改以逾期數計算
  3. 海外交易手續費由1.2%調低為0.5%(銀行)+1%(VISA/MASTER)

之前花旗要幫我提高信用額度都是由他們的專員打電話通知我,然後額度就能夠提高了... 現在要以書面同意,不過書面有包含網路認證、自動提款機或自動貸款機,應該不會造成太多困擾

新的滯納金計算方式:逾期一期375, 兩期500, 三期550,不得收取超過三期,原先的滯納金計算方式是以未繳金額計算,不知道是新的計算方式還是舊的計算方式對消費者比較有利。





目前Visa與Master官方都是需要收1%的手續費,再加上花旗銀行本身收的0.5%,合計1.5%,應該是目前除了安泰銀行以外,海外刷卡手續費最低的信用卡了,詳細海外刷卡手續費用比較可參考 台灣各家銀行信用卡 國外刷卡手續費比較



以上.. 生效是期為民國99年10月27日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挑選同步軟體, 網路篇 (DropBox, SugarSync and Windows Live Sync)

選擇同步軟體前可以先評量自己的需求,是否需要備份功能、檔案數量、檔案大小、參與同步電腦數量、是否需要遠端存取功能等…


SugarSync
如果你的檔案容量小於2GB且電腦數量等於兩台,那使用SugarSync還不錯,個人覺得速度比DropBox來的快,但免費版本限制只能同步兩台電腦。

DropBox
多於兩台電腦,容量小於等於2GB或超過不多在10GB以下,用DropBox蠻好的,算是目前最多人的選擇,也能用洗邀請的方式增加容量到10GB。新版本的DropBox Client支援LAN Sync,也就是說DropBox會偵測同步電腦是否在區域網路中,是的話就會直接透過區域網路進行檔案傳輸。

Tips and Tricks with Dropbox 這個網頁中介紹蠻多DropBox進階的用法,可以參考

DropboxAddons 中有DropBox Portable版本可下載,可用來同步隨身碟中的檔案

SugarSync與DropBox都有提供Web介面讓使用者能夠直接從網頁上下載檔案。此外,兩者都有版本控制的功能,能夠保存數次的存檔,在需要回存檔案時能夠進行檔案回復。DropBox與SugarSync都是傾向建立一個獨立的資料夾存放需要同步的軟體,但SugarSync能夠提供連結外部資料夾同步的功能。


如果你的檔案容量很大,那就試試Windows Live Sync吧!最多可同步處理 20 個資料夾 (各資料夾最多包含 2 萬個檔案),檔案大小不得大於 4 GB 總容量沒有限制。只要有一台參與同步的主機開機,那就能夠從網頁上直接下載檔案。Windows Live Sync也有一個Remote Access的功能可以用,開啟這個功能後.. 能夠遠端存取安裝Live Sync電腦中的所有檔案!!

比較特別的一點是Live Sync的傳輸方式是Ad-hoc mode, 點對點的傳輸,檔案的同步是透過同步端點之間互相傳遞,參與同步的電腦數量愈多,整體傳輸速度越快。


DropBox or SugarSync則是必須先將檔案上傳到他們的伺服器後,再從伺服器端將檔案同步給同步端點,速度掌握在遠端伺服器的網路頻寬上


如果有跨平台使用的需求,那DropBox是最好的選擇,不論是Linux, MacOS都有對應的版本。


這幾種同步軟體也都有智慧型手機的版本,但支援的平台不同,Windows Live Sync只支援Windows Mobile,而SugarSync與DropBox則都支援iPhone與Android,但只有SugarSync支援Windows Mobile,DropBox不支援WM。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Cisco推出新款中階Switch 3750-X與3560-X

data_sheet_c78-584733-1    

Cisco Catalyst 3750系列一向都是Cisco最熱賣的中階Switch,也有許多單位採用Cat. 3750系列作為Core Switch,現在Cisco推出了最新的Cisco Catalyst 3750-X系列,增加了不少高階Switch才有的功能。

 

data_sheet_c78-584733-3

Cat. 3750推出新款,按照慣例,身為少了Stack功能的Cat. 3560也出了新款。基本功能與Cat. 3750無差異,適合在不需要堆疊功能的場所中使用。

 

data_sheet_c78-584733-2

Cat. 3750-X系列最大的特點就是針對High Available 最大幅度的增進,除了原先能利用Stack Wire做主控Switch備援外,現在也能透過PowerStack最電源供應系統的備援。除此之外,Cat. 3750-X系列也增加了熱插拔雙風扇與熱插拔雙電源供應器設計,這原來可是只有在Cat. 6500以上等級的Switch才會有的功能,增加了Cat. 3750-X的可靠度。

 

data_sheet_c78-584733-6

除此之外,Uplink 也改為可根據需求自由抽換的模組設計,不在像前代Cat. 3750與Cat. 3750E一般,分為Gigabit Uplink與10Gb Uplink兩個系列。

 

 

除此之外,Cat. 3750-X也將產品線分為LAN Base (L2)與IP Base (L3)兩個系列,純L2 Switch可藉由軟體升級為L3 Switch。但按照Cisco的定價慣例,購買純L2 Switch後在升級為L3 Switch一定很不划算…   不如重買L3 Switch。   不知道這次Cisco的定價又會如何。

 

在功能上最大的差別應該是增加了Media Access Control Security (MACsec),L2 Link的加密功能,可看做是IPSec的L2版本。

 

只是Cat. 3750-X少了12S,也就是提供12個SFP的版本,對於Core Switch來說可能不太足夠,但總的來說,Cat. 3750-X系列應該能夠完全取代Cat. 3750與Cat. 3750E,也有部分影響到更高階的Cat. 4948 or Cat. 4500/6500,如果價格不會與舊款Cat. 3750相距太遠,應該是會熱賣的機種。

Microsoft live@edu 將整合SharePoint on-line 與Office Web App

home

根據Live@edu官方部落格的消息,在2010年,Live@edu將會提供SharePoint Online的服務,這對需要利用Office進行協同工作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不需要協同工作的人也能利用Office Web App直接在網頁中編輯Office文件。

 

除了SharePoint Online之外,既有的25GB SkyDrive與個人使用的Office Live WorkSpace依舊會繼續存在,依照使用者不同的需要自由發揮。

Lenovo 推出新款L系列筆電L412與L512

 

L412_02

Lenovo發表了最新的L series,包含14”的L412與15”的L512,按照慣例,台灣應該只會有14”的L412。

 

在這之前其實台灣就有少量上市L410,兩萬多一點的價位但是霧面上蓋與霧面螢幕搭配上三年保固,真的是很划算的機種,比起SL系列來說,更讓我感到興趣,也是我會推薦的機種。

 

個人覺得L系列的定位會比SL系列來的高一些,應該是用作取代原先的R系列機種,畢竟原先的R系列機種是由高階的T系列精簡而來,無論怎麼cost down,在兼顧品質的狀況下,就沒辦法在價位上有足夠的競爭力。現在則是由下往上,從原先設計就較為低階與低價的產品做延伸,能夠在保有絕大多數ThinkPad的特色的情況下以低價位在市場中出現,也是蠻令人感到欣喜的。

 

既然是低價位機種,許多T系列會有的功能自然不會出現在L系列上,例如那引以為傲的七列鍵盤,可自由擴充的UltraBay與Dock,也沒有小夜燈功能,但鍵盤手感與小紅點還是在的,ThinkPad一貫的信賴感也能從金屬轉軸上看出。

 

少掉一些擴充功能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無關痛癢,畢竟用到的人不多,但對我來說…  缺少的那些功能正是ThinkPad的靈魂,但L系列的價位又是如此的誘人…    Lenovo你這次真的做對了XDD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MeeGo軟體架構簡介與展望

本篇文章僅為個人心得文章,軟體架構部分,內容參考MeeGo ArchitectureUnder the Hood with MeeGo
MeeGo
MeeGo是由兩大巨擎Intel與Nokia所共同推出的一套以Linux為核心的作業系統,合併Intel的Moblin與Nokia的Maemo的開發計畫為一,讓兩者的資源能夠達到更高的利用。
Moblin是Intel為了推廣Netbook所推出的作業系統,但是似乎沒有很顯著的成效有實際且大量的產品在市面上流通;Maemo則是Nokia為了擺脫Symbian的框架,讓軟體開發能夠更迎合網路時代的高效能需求而打造,Nokia N900則是Maemo最新推出產品,評價不惡。
在Android吃下絕大多數Mobile Linux Developer的目光之下,Moblin與Maemo似乎都不太受到注目,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沒有太多人在乎,也缺少第三方廠商支持,於是乎在MWC 2010上,Nokia與Intel便決定將這兩個計畫合而為一,MeeGo就此誕生。
可以說MeeGo是不得不的存在,也能說MeeGo開創了有別於Android的一個Linux Embedded Sysmte的新局面。除了同樣是採用Linux Kernel之外,MeeGo有太多地方與Android不同,本文將介紹MeeGo在軟體架構的特點。

MeeGo-Arch-FullSize
MeeGo的軟體架構主要分為三層,分別是OS Base, Middleware與UX。

OS BASE

在OS Based中,MeeGo與Android採用相同的作法,利用Hardware Adaption Software將驅動程式抽象化,藉以擺脫Linux原生驅動程式必須Open Source的問題,讓硬體開發商能夠在維護商業機密且不違反Linux License (GPL)的前提下,進行MeeGo Driver的開發。Linux與驅動程式的問題可以參考 針對Linux kernel開發商業應用的Driver 這篇文章中的回應。
MeeGo的Kernel即是Linux Kernel的分支,這部份自然是會針對下層的Hardware Adaption Software做最佳化,驅動程式開發者只需發佈二進位制(Binary)的Driver,並發佈所需MeeGo Kernel Patch,即可完成Driver的發佈。這部份的流程可參考Hardware Enabling Process

MIDDLEWARE

在軟體開發架構上,MeeGo與Android或Windows Phone不同的是MeeGo開發的是Native Application,也就是能夠直接呼叫Linux Library, Linux Kerne Calls的應用程式。
與Android透過Dalvik Virtual Machine或Windows Phone透過.Net Compact Framework不同的地方在於,Native App. 會直接被編譯成為Hardware Associated Assembly Code後,再轉為Machine code執行,效能較高;而透過VM執行的App.則需先轉為中介語言後,再執行期中由VM轉換中介語言為Assembly Code或Machine Code執行,當然這其中有很多不同的作法,例如Android會做預先編譯的動作提高效能等。
整體來說,透過VM執行的App.效能還是比較低一些,但很大的好處在於軟體可攜性很高,只需要complile once,就能夠在各個不同的硬體平台上使用。MeeGo卻必須根據不同的硬體平台做compile,但MeeGo保證了一件事,就是程式開發者只需要維護一個Code Base,不需要針對不同的硬體平台做程式的修改,只需要在程式發佈時針對不同硬體平台做編譯即可,這部份則歸功於MeeGo採用Qt作為UI Library。
Qt是Linux上一個很常見的跨平台的UI Library,除了能夠跨多個平台如Windows, Linux, MacOS, Symbian S60等,最大的特色就是他是Native UI,使用Qt開發的GUI與使用該平台原生的UI Library相同,不會像使用Java UI或GTK一樣,能夠非常明顯的看出這是一個由不同平台轉移過來的程式。延展性(Scalability)很好可以由使用Qt為UI Lib的KDE看出這點,著名軟體開發者Jserv也有一篇文章 KDE 的 MS-Windows 平台移植 介紹KDE Windows,文中Jserv說使用Qt的KDE on Windows效能相當好,與在Linux平台上上感覺無異。

UX

MeeGo使用Qt作為UI Library,並且搭配各種內建的Services與API與特製版本的Linux Library,讓各種Linux Native App.能夠很輕易的port到MeeGo上,我們可以從Firefox for Maemo是Firefox在各個行動平台上最早推出的這點看出。同樣的Adobe也將在MeeGo上推出完整版的Flash應用,由此,傳統的Linux App.應該也會相繼的被port到MeeGo上才是。原先Symbian S60 v5上使用Qt進行開發的軟體,也能夠在小幅度改款的模式下轉移到MeeGo下使用。
在UX層中,我們可以發現MeeGo將會有Handheld與Netbook兩個UX,其中也包含著對應的UI,  Apps與UI Framework,當然UX客製化也是可行的,廠商可針對自己的需求進行修改,從建立完整的UX或者是透過UI Framework修改UI均可。
會有兩個不同應用的UX是可想而知的,畢竟MeeGo是由Moblin這個原先要設計給Netbook的OS與Maemo這個原先要設計給Handheld device的OS合併而來,未來的開發目標也從未捨棄這兩個平台,甚至希望能夠包含車用電子、STB等用途,也希望未來能有各種廠商採用MeeGo作為OS開發產品。
在軟體開發上,不僅僅能使用傳統的C, Java開發程式,MeeGo也提供開發者利用HTML+JavaScript+CSS開發應用程式,MeeGo所使用的瀏覽器引擎是WebKit,與iPhone, Android, BlackBerry相同,並且將WebKit與Qt做整合推出QtWebKit,讓MeeGo的軟體開發更具可攜性,也讓軟體開發商在其他平台所撰寫的HTML+JavaScript+CSS能輕易的port到MeeGo之上。

MeeGo與Android的比較

Android是目前Mobile Linux Device的霸主,幾乎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各種不同的應用均在Android上開發著,相較於MeeGo,注目度似乎低很多.... 但這不代表MeeGo不好,只是Android吸引了太多目光。
MeeGo與Android相比,最大的特色就是夠開放,目前也與Linux Kernel Development Team保持著良好的關係,Intel本身在Linux的開發上也貢獻不少,在 2009 Linux kernel Source Contributions 的比較中,甚至是貢獻度第二名的公司,僅次於Red Hat而勝過IBM, Novell, Sun等著名的公司,當然這與Intel本身有自己的硬體平台,希望讓Linux能夠在Intel Architecture平台上更快更穩定而貢獻了不少的硬體相關原始碼有關,不可否認的,Intel對Linux Kernel有很顯著的貢獻。
而Google呢?    最近Android被Linux Kernel踢出Branch Tree的消息不斷的被提到 (Is Android Forking from Linux?),也有許多Open Source的開發者提到Android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開放 (Android 還是開放源碼計劃嗎?),Android Kernel在2.0之後甚至連Google之外的的patch都很少被接受,讓人覺得Google違背了許多Open Source Dever.的期望。  但Google有做「錯」什麼嘛?   其實也沒有…   他的所作所為並沒有違反Andoird所採用的Apache License (Google Android 採用 Apache License: 為什麼不是 GPL?),沒有把Android所修改的Linux Kernel Patch merge回Linux Kernel也沒有法律的責任,但對Open Source的dever.來說,這已經違反了他們心中所希望能夠讓整個軟體世界更好的心願,不少抨擊由此而來。
Android除了ARM有Google官方做維護之外,其他硬體架構平台均由Community進行開發,與MeeGo至少能夠完整支援ARM與x86相比,自由度也差了許多。MeeGo官方也接受各家廠商的Driver Patch並放入官方Image之中,Android大多需要開發者自行進行修改與編譯。以各種不同平台的自由度來說,MeeGo是勝過Android不少的。

MeeGo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對Linux embedded硬體產品的開發廠商來說,MeeGo也許是可行的選擇,一是能夠使用x86作為硬體平台,量大且便宜,也可選擇ARM平台,順應各種不同的效能需求推出不同等級的產品。二來是MeeGo的硬體需求也比Android來的低,Native App不需要額外的VM做中介,耗損效能。再來是開發人員不需要另外訓練他們寫Android平台的專屬程式,只要熟悉Qt就能就進行程式開發,甚至是客製化UI的開發,也因為MeeGo是使用Native App.,Linux上既有的App.能夠很快的被port到MeeGo之上,廠商進行產品開發的時程就會比較快。
若以Handheld device來說,目前Android受到比較多廠商的支持,App.的數量也蓬勃的增長中,MeeGo似乎很難在短時間內趕上,但至少可以推論的是Nokia未來的高階產品一定會使用MeeGo作為作業系統,中階產品也可能會以類似Nokia 5800XM推廣Symbian S60 v5的方式以$300 USD~$2000左右的價位進行強打,屆時整合Nokia既有的Ovi Store與Symbian S650 v5的App.,也能夠在行動市場取得一席之地。
而Netbook or Tablet也將會是另外一塊MeeGo目標的市場,以既有的Atom Netbook硬體直接安裝MeeGo與Windows作業系統或者是Smartbook的方式推出純MeeGo產品也是可行的方案,如同iPhone + iPad一般相輔相成。
很明顯的,除了Nokia之外不會有太多廠商推出MeeGo SmartPhone,畢竟Nokia本身的品牌魅力很高,市佔率也很高,第三方廠商很難有機會插入Nokia的市場中,如同Symbian S60 v5幾乎是Nokia獨佔而SonyEricsson只有少數產品亮相一樣。但採用MeeGo的MID, Tablet, Netbook倒是有可能出線。
Android不是不好,只是人們太過推崇它與莫名的Google崇拜讓我覺得不舒服,所以想寫些其他面相的文章來平衡一下視聽,以目前的狀況看來Android會很受歡迎,會成為除了iPhone之外第二大的Smartphone平台,但他真的適合在所有地方使用嘛? 好像也不一定。
MeeGo也是一個設計精良的作業系統,也很有可能成為人們心中真正受歡迎的Open Source Mobile Platform,期待MeeGo能有更好的發展,希望Nokia能推出更多採用MeeGo的產品,更重要的是,要記得在台灣上市阿!!!
(寫完MeeGo之後,似乎也該寫一篇Windows Mobile 7來踹踹Android XD)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hifree - Hinet寬頻用戶(ADSL and 光世代)均可免費使用的線上音樂廣播影音串流服務

一直很想要租用KKBOX AIR來當音樂隨身聽, 不需要下載也不需要思考自己要聽什麼音樂, 只要開著KKBOX AIR,就能聽到自己想要聽的新歌

現在中華電信推出了hifree,只要你是中華電信寬頻的用戶,就能免費體驗KKBOX AIR 還有免費的線上廣播、MV、跟電影..  今天就看了劉德華主演的三國之見龍卸甲 播放音樂時,hifree也會自動下載CD封面,還蠻不錯的說… 下載的封面在temp資料夾中,如果有需要可以去撈來用XD

使用起來也很簡單,只要你現在使用的線路是中華電信 不需要登入,就能直接體驗hifree了 不過有個限制,一條Hinet的線路只能同時有一個人使用hifree…
如果剛好不是使用中華電信的線路也沒關係 只要在程式開始時,使用你ADSL或光世代的帳號密碼登入即可
另外..  hifree的程式不支援最上層顯示,讓我在看電影的時候有點困擾 不過沒關係,這邊提供一個很簡單又好用的小工具讓你在使用hifree看電影的同時,也能上網看網頁
TurboTop就是這樣的一個小程式,直接點此下載
在安裝完成之後,在右下角常駐程式列就會多一個小圖示
在這個圖示上按下左鍵就會跳出類似的畫面,按下hifree,就能讓hifree在最上層顯示了!

2010年1月7日 星期四

Google Nexus One發表感想

Google Nexus終於正式發表了,規格一點都不讓人感到意外...
已經傳了這麼多天謠言還有已經拿到手的Google工程師們都讓我們知道Nexus One到底有怎樣的能耐
clip_image002
Google Nexus One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只不過另外一隻搭載Android的手機罷了。 惹人注意的是 Google開始自己跳下來引領整個Android Phone的開發了! 不僅僅是OS的演進,連硬體規格都由Google做規劃與建議。

HTC與Motorola兩家公司的大頭都在Nexus One的發表會中現身,這兩家公司也是目前唯二有推出Android 2.x手機的公司,
跟Google的合作關係不是其他公司比得上的
也可從Moto Droid與Nexus One的銷售範圍與許可看出,Google相當程度的主導著這兩隻手機的開發
Droid要賣到哪個國家還要先經過Google同意,這跟Nexus One的經銷方式如出一轍
不過最新出現的Google官方網路商店倒是讓很多人感到興趣
Goolge終於打破各家本地電信業者的限制,開始直接從網路做直銷,直接面對面的把手機送到使用者手上
雖然售後服務還是由原製造商處理,但這點也看的出Google本身在網路無國界這點上的思維。
而我對Google Nexus最不滿的就是這個「Sorry, the Nexus One phone is not available in your country.」了...
clip_image003
雖然我能夠明瞭Google是因為官方並沒有對中文或其他語言有太好的輸入工具,
系統完整性不足,而決定先讓較能接受英文機種的國家先上市...
但是也請Google快點把這好東西在台灣上市,讓HTC與中華電信能夠對目前Android手機的定價做出符合其價值的價位